12月14日,骤冷了一周冬日后,迎来了暖暖的周五。是夜, 239同学会“名山名品”房灯火明亮,与珠江璀璨的船灯相辉映。当晚,几位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60后、70后、80后茶友,因茶结缘,以茶会友,在此进行了239同学会第二场“古茶夜话”活动,品茶论道,品悟人生。
澜澜明阁凝嘉友 攸攸柔荑沁佳茗
在这个分秒珍贵的时代,久违的良朋知己,再次见面着实难得。茶友们述说着自己的经历,述说着过往的种种,上至时事国情,下至敬老育儿,往日的苦,今日的笑,让这本身就充满故事的小房间不仅飘荡着暖暖的茶香,更洋溢着浓浓的温情。
当晚,茶友们喝的第一道茶是澜沧古茶2004年有机宫廷熟普,熟悉澜沧古茶历史的茶友都知道,这是在2006年昆明茶博会上100克拍出22万元天价的04有机宫廷熟普。当这茶在当晚的活动出现的时候,茶友们不禁连连惊叹。普洱江湖上对于这款茶的传闻甚多,茶友们回想着往昔的日子,感慨着今日能在此相聚,喝到如此难得的佳茗,都觉得幸福不已。
澜沧古茶2004有机宫廷熟普
高朋满座随喜乐,一杯古茶忆往昔。60、70和80年代的“乌金们”,回忆着、谈论着、感叹着……彼此分享心底那份沉淀已久的情怀,上演了一幕思想上的激情碰撞,引来一番番共鸣与感触。
生于60年代的“乌金”代表陈先生和王先生不约而同地慨叹当年吃着“忆苦思甜”饭,唱着革命赞歌“社会主义好”以及参加 “批林批孔”革命运动的激情岁月。他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岁月的“文攻武卫”,虽然荒废了许多青春,却也拥有了其他时代的人们所无法体会的精神感悟。
生于70年代的“乌金”代表刘女士和王女士也回想起年少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以及时常穿着哥哥姐姐的旧衣服去捡废铜烂铁与桔皮的日子。当她们一起提到小学时每天拿捡来的空牙膏壳在校门口跟卖糖人换糖吃的幸福往事时,两人不禁相视一笑。从她们眼里,我们读到了她们内心的富足,即使当年的生活简单清苦。
八十年代,神州大地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潮,个体户、出租车、歌舞厅、大哥大、彩色宽银幕电影等时尚元素如潮水般涌入国门,人们开始享受到了五彩斑斓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经商成为勤劳致富的时代标杆,人们靠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出巨大的财富,社会开始逐渐走向兴旺。对于生于80年代的“乌金”代表马老师与段小姐来说,时尚、新潮是她们有别于其他年龄段最明显的特征,也折射出了80后一代人所特有的率性与自强。
夜话 笑谈
谈笑间,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幽幽传来,澜沧古茶2001年白针金莲的开泡,瞬间将座客的目光吸引到一处。单是浓亮汤色,便让人心生向往,茶友们一边聆听茶艺师分享的专业品茗知识,一边细致品味着茶汤, “这茶存放得极好”,一位茶友称赞道。“口腔内全是满满的茶香,喝着这茶感觉心情很放松”,另一位茶友脱口而出。
淡淡的荷香,入口醇厚润滑,白针金莲的神韵让大家产生了好奇,纷纷询问命名的由来。王钧总经理热情地给大家解释,原来,“白针金莲”是香港茶商为“现代女儿茶”特别命名的,这种茶菁是白色细毫和金色芽头,是普洱茶品中最为幼嫩的茶菁。“白针金莲”之名,既完美地表达出这款茶的外部特征,也体现了它与生俱来的贵族气息,因此深受普洱茶收藏家的喜爱。2001年制成的澜沧古茶白针金莲,是老茶人挑选白毫嫩芽精制而成的特级散茶,由于选料精细,出产量本就不多,市面早已无货,就连公司,也是仅存少量。
白针金莲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一众茶友论今古 一杯佳茗有佳名
闻香
品茗
专注
iPad展示古茶形象
《古茶传奇画册》展示
不同年代的茶友相谈甚欢 其乐融融
举杯同喜
今夜,60、70、80年代的“乌金”们,三代同堂一起聊着过去,感慨这岁月匆匆。对于未来,60年代“乌金们”开始策划着人生如何归于平淡,70年代的“乌金们”开始想着如何享受生活;而80年代的“乌金们”则开始策划着如何继续拼搏……也许人生这样,拼命地奔跑,华丽地跌倒,笑着站起来,然后继续勇敢地奔向未来……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或许可以开始享受生活,或许已经甘心归于平淡……再回味着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感慨之余忽然醒悟,其实,人生如茶一样,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余下的是回味无穷的甘甜。
快乐时光总是太快,不知不觉要说再见了。但今晚,因为爱茶,让年龄不同的我们相聚在一起;因为爱茶,让天南地北的我们成了知音;因为爱茶,让阅历不同的我们可以在此品茗论世。此去春来又一载,伯牙子期何处寻,更深漏碎与茶述,徒叹知音只为谁……
古茶夜话,期待下次再聚!
合照
(由澜沧古茶239同学会供稿)